标题:国家
萨尔瓦多历史沿革
国家简介
萨尔瓦多共和国(RepúblicadeElSalvador)是一个位于中美洲北部的沿海国家,也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家。萨尔瓦多毗邻太平洋,国土面积平方千米,下设14个省。年,该国总人口万。
政治体制:代议民主制
Sistemademocráticorepresentativo
总统:桑切斯·塞伦
首都:圣萨尔瓦多
SanSalvador
宗教:天主教
Catolicismo
货币:科朗
Colón
国旗:
萨尔瓦多国旗启用于年,年宪法正式确定其为国旗。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9:5。旗面自上而下由蓝、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白色部分中央绘有国徽图案。因萨尔瓦多曾是原中美洲联邦的成员国,其国旗颜色与原中美洲联邦国旗颜色相同。蓝色象征蓝天和海洋,白色象征和平。
国徽:
国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黄线分别表示平等、真理和正义。5座火山在太平洋、大西洋之间拔海而起,象征中美洲五国。“自由之竿”和红色“自由之帽”高高矗立于山峰之巅,放射出自由和解放的光芒。下端是一条饰带,上面用西班牙语写着“上帝、团结、自由”,绿色月桂枝叶环绕三角形外围,使国徽呈圆形,最外圈金色的西班牙文写着国名“中美洲萨尔瓦多共和国”。
历史沿革
▼
殖民时期
在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前,这里居住着印第安皮皮尔人、伦卡人和玛雅人,从事渔猎和农业,过着原始部落生活。
年5月31日西班牙探险队首次抵达。
年开始,西班牙殖民者逐渐征服了这个地区。
年,萨尔瓦多归危地马拉都督府管辖。西班牙殖民者实行委托监护制,对印第安人进行残酷剥削。
年发生大规模的印第安人起义。
18世纪末,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殖民者加紧对萨尔瓦多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
年和年爆发神父J.M.德尔加多和M.J.阿尔塞领导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点燃了独立运动的星星之火。
独立后
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影响下,萨尔瓦多于年9月15日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签订《中美洲独立议定书》。
年加入中美洲联邦。
年2月18日脱离中美洲联邦,颁布宪法,正式定名为萨尔瓦多共和国。
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开始渗入萨尔瓦多,控制了铁路、贸易等重要经济部门。
年中美洲六国签署《和平与友谊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咖啡生产和发展,商业和手工业比较活跃,交通运输发达,萨尔瓦多的经济发展较其他中美洲国家迅速。
一战后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萨尔瓦多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大批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
年,马丁内斯任副总统兼国防部长,当时经济大萧条,政治腐败,萨尔瓦多共产党的影响力急剧扩大。阿图罗·阿劳霍被迫下台,提名马丁内斯为下任总统。12月,M.H.马丁内斯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年1月,萨尔瓦多人民为反对独裁统治,举行了有4万人参加的起义,一度建立了革命政权。
年1月,开始进行地方选举,共产党候选人大量当选,但不被政府承认;萨尔瓦多共产党决定在22日发起暴动,但被马丁内斯发觉,当即下令逮捕共产党领袖法拉本多·马蒂。失去领袖的农民们手持大砍刀,如期发起暴动,但在政府军的镇压下失败。
年以后的13年时间里,萨尔瓦多由马丁内斯统治。
年5月19日,萨尔瓦多宣布同满洲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承认该政权的国家。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萨尔瓦多加入了英美等国的反轴心国阵营。
年马丁内斯在反独裁的浪潮中被迫辞职。
~年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咖啡园主利益的统一民主革命党掌权,慑于人民反独裁斗争,采取某些扩大民主、发展经济和社会福利措施。
70年代,工人、农民、职员、教师、学生各阶层反对军人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和经济利益的斗争日益高涨,游击队和主张武装斗争的革命组织相继出现。
年,萨尔瓦多国内正式爆发内战,对峙双方为美国支持的政府和古巴支持的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
年以后各革命组织和游击队逐步走向联合,成立革命民主阵线,坚持武装斗争。
年6月,基督教民主党领袖J.N.杜阿尔特当选总统。
年1月16日,马蒂阵线与政府签定《和平协议》,萨尔瓦多结束持续了12年的内战。
年3月,萨尔瓦多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执政党马蒂阵线候选人、副总统萨尔瓦多·桑切斯·塞伦以50.11%的得票率获胜,并于6月1日宣誓就职,任期5年。
年8月21日,萨尔瓦多共和国外长卡斯塔内达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萨尔瓦多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想了解更多的西班牙资讯吗?
快来HOLA山青吧!
编辑:张瀚之费振业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gjxz/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