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真是一道分水岭。就在这一岁里,我对未来的人生规划突然清晰起来,如同那些存在于迷茫意识里的梦想碎片,逐渐拼凑出一幅丰饶的人生彩图,一眼望去,前途风景尽收眼底……
1.梦想中的拉丁美洲,我来了!
决定来拉丁美洲居住,源于十八九岁出头的一天一个风起云涌的念头。当时看完美剧《越狱》第四季,心血来潮,当即决定:“嗯,拉丁美洲好神秘,有意思,我要去呆几年看看!”当初这个“一时兴起”的梦想,虽暂时搁置,但从未放弃,五六年之后,终于实现。
大约两年前,刚满24岁不久,我终于结束3年多的欧洲生活和欧亚非大陆的旅行,带着一种冲出牢笼奔向自由的快感,飞越大西洋,开启我在拉丁美洲的征程,打算在新大陆上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拉丁美洲,确切地说,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多于地理学的意义。美洲大陆上,从墨西哥开始南下,穿过南北全长公里的土地,一直到世界尽头的火地岛,路上经过的所有说西班牙语的20多个国家与说葡萄牙语的巴西的集合,便是拉丁美洲。这片土地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人种也如大熔炉一般黑棕黄白各色都有,民族文化丰富多元。由于距离遥远、签证程序繁琐,这里一直是中国背包客的中高级别的探险胜地。我仅是喜欢这片遥远未知世界,就来到了这里安家。如果想的太多,就哪里都去不成了。
挑战独闯拉丁美洲这件事,对我有诸多意义。如果说亚洲是孕育我生命和人格的温床,欧洲则是给了我暴风骤雨的成长的学堂,那么,拉丁美洲这片热土,将会是我修生养性、蓄势待发的练兵场。最终,地球就会是施展拳脚的终极舞台……
2.计划之外的空降秘鲁
秘鲁,在我的印象里,一个古老神秘的国家,有着“古墓丽影”“夺宝奇兵”式的奇幻探险,有着羊驼可爱卖萌的无辜小脸,绝对算得上是绝佳的旅游胜地,至于居住嘛,踏上南美前,未曾考虑过……
当初第一选择阿根廷,唯唯诺诺地不给中国人签证。坚持许久无果后,我愤然地翻开地图,决定在南美寻找一个温暖的靠海的首都暂住一段时间做缓兵之计。于是看中了南美大陆西边、太平洋东岸的一个俯卧的美洲狮形状的国家——秘鲁。
选择首都,源于方便攻下南美各国签证。中国护照在南美几乎处处受阻,寸步难行。没什么可抱怨的,承载着成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就要忍受成为一个中国人的苦痛。我倒是觉得,正是因为中国护照的难用,阻挡了大批人的前行,真正坚持下来的才是王者。来之不易,才会珍惜。
选择大海,源于一个在内陆盆地长大的孩子,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向往。我18岁才第一次才见到真正的大海,从此为它魂牵梦绕,旅行总是首选海滨地区,都会放下一切先去大海边走走。
秘鲁驻乌拉圭使馆投来签证橄榄枝,慷慨地给了我一年多次入境每次天的旅游签证,从此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至于曾经的第一选择阿根廷,我不曾忘记,以后一定以高姿态踏入此国,以报当年拒发签证之仇,了却一桩心愿。
3.利马随遇而安
利马这座海滨城市,全年平均23°的温和天气,面朝太平洋的风景,物美价廉的蔬菜水果海鲜,讲纯正西语的语言环境,人民的朴实善良友好,中国公民备受尊重的社会地位,都是我看中的宜居条件。相比起“高大上”的发达国家生活,我更喜欢“出门转角就有烧烤摊,每条街都有特色小吃”的发展中国家的幸福。利马给了我家乡成都那种闲适安逸的生活的氛围,顿时让我产生一种想安顿下来的想法。
在年轻时光,处于转型期的迷茫路口,来到一座陌生但温暖的城市,突然找到方向感,拥有幸福生活的所有条件,有了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我漂泊的旅人对利马这座城市的充满感激之情的原因。所以原本打算停留几个月。可这一住,就是一年半,还在继续。
利马也有几乎大都市都会遇到的问题:交通拥堵,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好在我喜欢宅在家里,没事儿不出门,也不自己开车,因此也不构成太大困扰。
4.循序渐进的西班牙语
旅行或居住拉丁美洲,如果没有掌握西语,都不算真正地来过。若想看透这片土地的内涵,深入了解其文化,语言作为打开未知世界的窗户,必不可少。
学习语言我一直有兴趣,早些年就上过五六门语言的课程,流利程度从C1到A1不等(欧洲体系中,语言等级从低到高划分成A1、A2、B1、B2、C1和C2六个等级,母语应该算是C2级)。也摸索出一套快速学语言的方法。打算攻克西语的时候,一开始就决定自学,不再参加任何课程。
刚到秘鲁的时候,听不懂,道不明,很焦急。于是天天闷在家里看教材,然后到楼下的菜市场找大叔大妈聊天练口语,磨耳朵,充分练就了“接地气的西语”。大概是有一个这样的进阶过程,几个月后,就觉得耳聪目明起来。半年左右就可以充分表述,大约一年后,就能自由交谈了,甚至能够胜任日常生活的中英西翻译工作。
5.重返象牙塔
25岁生日的第二天,我接到全美洲最古老的、秘鲁排名第一的圣马尔克斯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攻读“环境科学——土地环境管理与规划”硕士课程,周末上课。9月,回到阔别了两年的大学课堂。和在德国的求学经历做比较来说,论文凭含金量、世界认知度,秘鲁完全没法和德国比,但可以感觉到秘鲁这段学习,明显在比德国期间压力小,求学快乐很多。秘鲁的课堂更自由,更注重实践,课堂之余也要花费大量功夫做社会调研、写报告等。此外,同学关系也更亲密,我和同学私下都成为好朋友,还去参加过同学的婚礼。
还有一点心态上的完全不同。即使我在这里是外国人,但绝不是留学生,我和同学们完全平等,大家也没把我当外人看。我不是为读书而来到这里,也不以毕业为主要目标。求学只是作为生活的一个点缀,为了能学习到专业的西班牙语,融入南美社交圈,提高对当地社会的认知度,同时为日后走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道路做铺垫。
6.环游世界,走到哪里了?——中美洲
南半球的暑假开始(12月到2月),我和一贯的旅行搭档,广西姑娘王静芸,开始我们踏遍美洲旅行的第一步:加勒比岛四国和中美洲玛雅文化五国。我北上到佛罗里达与其汇合,一同乘坐迈阿密出发的嘉年华游轮,享受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的美妙感觉,之后飞至墨西哥坎昆,开始踏上中美洲的神秘玛雅文化的冒险旅程。
加勒比海岛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TurksandCaicosIslands),这里有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碧蓝的天空和最蔚蓝的大海。在中美玛雅文明五国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之中,我对萨尔瓦多这个小国好感度最高,这段行程堪称完美,我自己的感受便是,萨尔瓦多人民在中美洲国家中最善良友好。
截止到26岁生日,背包8年,我差不多已经去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我习惯在每个大洲找一个最舒服的国家作为根据地住下来,以学业和工作为主线,有假期时再以辐射状的方式旅行这个大洲。这样,不用刻意腾出时间去旅行。学业事业家庭旅游,都没有耽误。如果觉得顺心,就多住几年,如果不爽,随时走掉换个国家居住都行。
这样的不便之处,长年旅居国外,离亲人太远。
不过这样的好处就多多了,首先是,自由,非常的自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其次是,像一个当地人一样生活,能足够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语言和文化,而不仅仅是一个过客!再次是,从根据地就近出发去周围的国家,机票等交通费用可以大大降低,就像从中国出发去东南亚国家这么便宜,能够节约很多费用!还有就是,连续而漫长的旅程,很可能压得旅人身心俱疲,变得麻木不堪。倒不如走一程,回“家”休息一段儿,养足精神再上路。
再说了,环游世界是“终身大事”。说什么一年两年环游世界,我从来都不信这个,那只能走马观花地看风景一场。
7.从工作中认知中国社会
年8月28日,25岁生日这天,我在工作,也在旅行。秘鲁海上自然保护区Ballesta鸟岛上的数十万只海鸟、海狮、海豚,为我啼鸣和唱了一曲生日颂歌。
我的工作是中国公务团和海外华人团的导游。因为这样的缘故,马丘比丘这座和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等齐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失落之城”、以及美洲大路上印加王朝的首都“安第斯皇冠上的明珠”库斯科古城,我都去过数十次,其他名胜古迹也都有涉足。
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人。其真正带给我的意义是,我在与客人的不断交流中迅速成长起来。能来遥远秘鲁旅行的中国客人,主要是官员、企业家、高收入阶层,以及准备来开拓南美市场的商人。这样我在一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接触了如国务院领导人、奥运会裁判、耶鲁大学的教授、坐拥亿万资产的商业领袖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每位客人的经历都有或多或少给我一些启迪。其实,越是职位高,权利大的客人,越是平易近人。
我出生和成长在一所大学校园里,出国前后也都在大学校园中生活,未曾踏足过中国社会。而客人群体正是我从未了解过的官商阶级。生活用一种曲折、直观而浓缩的形式,呈现给我官场之道、商场之道。不言而喻,导游这份工作,对我对中国社会体系的认知都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8.从生活中提炼做公益活动的动力
在拉丁美洲居住和旅行,给我最大的震撼,莫过于巨大的贫富差异、底层人民的苦难。西班牙殖民者疯狂的掠夺了三百年,使这块富饶的大陆变成了出产金银的大矿井。而殖民者走后,留下的一个千疮百孔的、没有自然经济结构的落后社会。之后,以白人和印欧混血为主的富人阶层更富有,以原住民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后代为主的穷人阶层则更贫穷。
在中国生长的20年,我在温室里长大,狭隘的、选择性灌输式的成长模式屏蔽了我的双眼,让我对书本之外的社会并无多大概念。在欧洲生活的3年里,德国那种发达国家的处处“优质”“完美”的生活,让我根本感受不到贫富的差距。旅行途中,虽然见过很多触目惊心的伤感,内心泛起波澜,但是很快就被旅行的快乐冲淡。只有在这里,经常见到印第安老太太极其廉价出售手工编制品的时候,见到背着婴儿的母亲以卖杂货来赚取一点点生活费的时候,见到小小的少年已经扛起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所见所闻越来越深刻地烙印在大脑里、鞭笞着内心,挥之不去。
我是幸运的,可以去实现任何愿望梦想。而世界上还有很多穷苦人民,还挣扎在最基础的温饱线上。相比之下,我经历过任何坎坷都不算坎坷,经历的痛苦都不能称为痛苦,叫苦叫累只不过无病呻吟罢了。所以这一年,我同情心开始猛增,决心在我能力之余,去力所能及帮助他人。我已经开始真心实意地从事志愿者工作,未来也会坚持,投身公益事业,也希望号召更多的人加进这个团体。
离开秘鲁之前,我会将所有的家当,包括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桌椅柜子等家具、衣服书籍等等——总而言之,除了我去旅行能带走的——其他所有财产全部捐献给孤儿院和需要的人。未来去任何国家居住,也都会这样。
9.那个和我牵手看海的男孩
懂事很多年,我对爱情这件事,一直持悲观态度……我不是一个会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习惯四海漂泊的日子,总把自己裹在一个茧里自我保护,永远标榜自己是最独立的人……曾经以为,浪迹天涯的旅人,不敢奢求一份凡人的幸福……
可是,因爱上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我愿意为这个人留在这座城。我周游了大半个世界,才在人海里遇见这个卷毛、眼神忧伤而笑容可爱的男孩。
在某个夏天的傍晚,利马海边的草坪上,看着红霞满天、落日入海,他悄悄地牵起我的手,依偎在我身旁,静静地眺望着远方被逐渐被夜幕笼罩的太平洋。这样一张侧脸便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此刻一瞬间,我的心中坚冷的寒冰轰然崩塌……原来我所等待的,只是一场简简单单的牵手看海的爱恋……
在一起的多天里,最初那些仅仅靠翻字典交流的日子里,那些一起上路去探险前方未知的道路的日子里,或者那些因为吃醋而闹别扭的日子里……有你一直陪在我身边,真好!
10.寻找生命的意义
一个千百年来人类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这个答案,我也思索了很多年,一直不得其解,经历起起伏伏,直到这一岁,才豁然开朗。
人这一生太短暂,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就是在抹杀生命。而且难以预测是否突然某一天自己成为一场天灾人祸的牺牲品。为何不从此时此刻起,把一切想做的事情列出来,并把这些计划付之行动呢。
因此,我未来一生要做的,两个部分:主旋律,为环境保护和文化交流的公益事业而奋斗;伴奏,作为世界公民去体验的大千世界的百态人生。用我生命之有涯,尽情去碰撞世间之无涯!
生活告诉我一个道理:时间绝不是一把杀猪刀,而是一把玉石雕刻刀,在时光的精心雕琢中,顽石能逐渐打磨出发玉石的光泽。年轻的生命,就是应该在不断学习和行走中尽情绽放的。26岁已经来临,出发!
等等深
年8月28日
于厄瓜多尔,Guayaquil城
作者简介:邓深,龙年处女座,四川成都人,会讲中、英、西、德、日5种语言,德国“地质环境工程”本科,秘鲁“环境科学”硕士,户外运动爱好者,旅行过六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喜欢闲云野鹤的自由生活,喜欢丰富多彩的人生。旅居德国、约旦、秘鲁、肯尼亚等地,在各地打工挣旅费。27岁利用“星空联盟环球通票”绕行世界一周,并在28岁生日当天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现在环游南美洲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rkzz/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