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尔瓦多 >> 地形地貌 >> 正文 >> 正文

世界土壤日土壤与邮文化二与土壤有关

来源:萨尔瓦多 时间:2021/5/1
医院订阅哦!

作者:龚子同张甘霖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邮票上的世界土壤日

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年定为“国际土壤年”,口号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为纪念国际土壤年和提高全民土壤意识,很多国家都发行了国际土壤年主题邮票。

吉尔吉斯斯坦

摩尔多瓦

冰岛

突尼斯

萨尔瓦多

葡萄牙

西班牙

洪都拉斯

邮票上的国际土壤学大会

年,国际土壤学会成立。年后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土壤学大会,现已成功举办了20届。

从年在英国牛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开始,就有我国土壤学家参加。中国有3位学者出席了那次会议,分别是中央农业试验所的张乃凤、中山大学农学院土壤调查所的邓植仪以及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侯光炯。侯光炯与马溶之的有关“水稻土”论文被选在大会上宣读,这也是“水稻土”这一特殊土类名称在世界上首次被提出。

年,第四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在荷兰举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举行的一次国际土壤学大会,由于中国是战胜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李庆逵更是当选了该届大会的副主席。

年,第六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组团参会。马溶之在会上提交了“中国土壤地理分布规律”一文,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土壤资源,令人耳目一新。

其后,我国土壤学者始终积极参加,在罗马尼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德国、墨西哥、法国和泰国等国家召开的国际土壤学大会。

罗马尼亚(,第8届)

澳大利亚(,第9届)

前苏联(,第10届)

印度(,第12届)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组织了强大的代表团参加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在大会论文集封面上加上了中文,也是日本的“土”字。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做了大会报告,并主持了土壤化学和土壤地理两个专题的学术研讨会。众所周知,日本国土面积有限,于是在我国土壤学会的组织和支持下,分别在东北、华北、太湖和华南举行了4条不同路线的科学考察,参加考察的有多人。通过这次科学考察,与会者们对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第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论文集(日本,)

此后,我国一批中青年土壤学家参与了国际土壤学会的领导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极地土壤纪念活动

在普通人印象中,南极似乎很神秘。几乎所有的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都能在南极找到根源,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还有高原上的冰裂缝、乳白色的天空、紫外线辐射、随时会发生的暴风雪、冰冻条件下极端的温差等。

年,国家海洋局要求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项目要有一位土壤学家参与。因此,南京土壤所的陈杰很幸运地参加了第9次南极考察,登上了南极大陆。这次考察历时14个月,他在极地度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季,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他搜集了许多极地生态的信息,在回程后,他诗情画意地展示了南极科考的工作和生活,为大家展示了一个真实神秘而壮美的南极。

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陈杰参与了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这是中国土壤学家首次现身南极

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极地”号环南极航行考察纪念

南极风光(,中国)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也是企鹅、海鸟和苔藓和谐共生的“仙境”。跨越时空距离冲破喧闹的尘世,考察者不远万里带来了极地的首日封、邮票和各种邮品,为人们净化心灵,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给人们留下永不磨灭的美好和无限的遐想!

中国第十次南极考察

中国极地考察30周年纪念邮票()

南极长城站考察纪念邮票(陈杰提供)

北极黄河站考察纪念邮票(孙立广提供)

来自格陵兰岛的问候(陈留美提供,)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

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1、我为“科”狂

科学大院征文启事

2、猕猴桃家族的“颜值担当”——中国原产的红心猕猴桃

3、你知道为了确定时间,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吗?

4、听说昼夜节律都得诺贝尔奖了,你还在为了工作而通宵!

5、两年后即获诺奖!虽然快,但引力波探测众望所归

6、化学奖又双叒颁给了非化学领域的科学家!可以,这很诺贝尔

7、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的望远镜找到新脉冲星!FAST首秀实力不俗

8、TA:从“一无是处”到当红明星

9、全世界望远镜共同见证双中子星合并多信使天文学时代正式开启

10、你的大脑、肝脏和肠胃,都是“傻帽”?

科学大院

ID:kexuedayuan

从此,爱上科学~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dxdm/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