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是记载在《新约圣经四福音书》中的一个事件。耶稣和他的1个门徒共进晚餐,他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于是一桌人当即哗然;忠诚与背叛,平静与惊惶,悲剧就在不远处等待。
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都乐于描绘这个故事:古典艺术家们反复锤炼晚餐的构图,安迪.沃霍尔却把达.芬奇的构图印了60遍;曾梵志让小学生们在圣洁的餐桌上吃西瓜,俄罗斯艺术家PavelGrishin则把人、神和桌子一并裹了起来……
不只达.芬奇画过《晚餐》为什么画过《最后的晚餐》就有希望成名?那些穿着袍子的画师会一板一眼地告诉你:《最后的晚餐》是众多圣经故事中最富挑战性的一个——画面中至少要出现13个关系错综的人物,既要将故事表达清楚、又得让画面可观,对艺术家的综合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的晚餐》,拉文纳,6世纪,拜占庭
表现这一神圣事迹的完整构图,最初见于6世纪意大利画家拉文纳绘制的拜占庭镶嵌画中。在拉文纳绘制的拜占庭镶嵌画中:使徒们沿着半圆形的桌子,排成半个圆圈,基督坐在一头,但他既非坐着也非站着,而是半躺靠着,左臂支着身体,右手空着。拉文纳的镶嵌画似乎很有现代风格,可它却是年前的作品呢。
达.芬奇:如何成为经典《最后的晚餐》这么多人画过,为什么偏偏达.芬奇的版本成为经典?社会学者把这归结为来自达.芬奇的名人效益,基督信徒则愿意相信是达.芬奇的虔诚为画作带来力量。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格雷契修道院食堂
使这个版本的《最后的晚餐》闻名的,绝不只在于作者本身的名望。仔细端详画面,可以发现靠近耶稣左右的使徒群组的动作幅度较小,而离耶稣较远的群组动作幅度要更大一些。这就如同往平静的池水中投下石头时,水面上泛起的波纹一般,离中心越近越小,越远则依次扩大。
耶稣预言背叛的话语正像投入池水的石头,冲击着每一位使徒,而画家描绘的正是这股冲击扩张的情形。换句话说,画家展现出了人眼不能看见的话语带来的震撼与强度,画出了耶稣具有冲击性的“话语的力量”。
同时,达.芬奇创造出《最后的晚餐》最经典的图式,也在艺术的汪洋中激起波澜,成为后人竞相致敬、改编的对象。
达利:亲自把赝品卖给美术馆《最后的晚餐》,萨尔瓦多.达利,,美国华盛顿美术馆
达利以超现实主义者自居。他笔下的基督和使徒围绕在一起,光线集中在基督身上。透过一个正十二面体的柏拉图多面体可以看见地中海和小岛。除了正在布道的耶稣,所有门徒一律低着头,分辨不出圣徒和叛徒。耶稣一改以往画作中或绝望或平静的样子,而是情绪激昂。一个裸体人像笼罩住了基督和他的门徒们。达利把人的本能诉求置于宗教之上,无所谓忠诚,无所谓背叛,他只在乎短暂的现世。
根据斯坦?劳里森斯的叙述,达利晚年由于患帕金森症不能再画画,为了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而是由助手们包揽了一切,自己则在空白画布上签名造就了大量的“赝品”——他由此组建了一个“达利梦工厂”。伊西德罗?比阿说,全世界重要博物馆收藏的达利画作,包括这幅《最后的晚餐》,都不是是达利本人人画的。
“有些人说你在制造现代艺术垃圾”,对于这样的疑问,达利反问道:“你希望我给你签名吗?因为你能用它卖钱。”很显然,他理解艺术,更理解人性中的贪婪。
画完它,安迪.沃霍尔就死了年,米兰艺廊经纪人提议沃霍尔以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为基础进行创作。沃霍尔接受了这一提议,并决定在《最后的晚餐》这一达.芬奇举世闻名的作品上烙下自己的印记。
《六十幅最后的晚餐》,安迪.沃霍尔,
最终,沃霍尔创作出超过个版本的《最后的晚餐》,其中幅更于年在米兰恩宠圣母教堂对面的场地展出——这座教堂正是达.芬奇原作的所在地。当时据说有三万人前往观赏沃霍尔的作品,在米兰引起轰动。
安迪.沃霍尔对原创和复制的反思,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的艺术品中出现。到了年,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也不再只是艺术史规程的一部分,它在波普文化中同样留下了印记。作品背景充分体现了沃霍尔的个人生活:他母亲的《圣经》可见于复制的图像;另一本《圣经》则挂在其家中的厨房。沃霍尔在创作这一《最后的晚餐》版本时,特意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复制品上进行印刷——这已并非原来的作品,摇身一变成为原创的波普艺术品。
沃霍尔拥有深厚的宗教信仰,相信这会令人为之惊讶。年代早期,宗教图像在沃霍尔的艺术创作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因为生死问题离他越来越近。《六十幅最后的晚餐》标志着整个接受过程的顶峰,展现了交流和宽恕的最终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安迪.沃霍尔于年月日死于一次外科手术,《六十幅最后的晚餐》也就成为了他最后的作品。
曾梵志:金领巾与血西瓜《最后的晚餐》,曾梵志,
年10月5日,中国当代画作《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8亿港币的价格售出,刷新了当时亚洲当代艺术品交易价格纪录。
作品展示中国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这幅《最后的晚餐》里,红领巾、三道杠象征着转型前的中国。而《最后的晚餐》原作中叛徒犹大那个位置上,被曾梵志安排了一个不戴红领巾、而是打着金黄色领带的人物,曾梵志解释说“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根据这些要素,可知整幅画的主题很清楚,就是指中国改革开放、推进市场经济、告别“毛时代”的转型。但作品中似乎还含有很多意味,比如西瓜的瓜瓤,看起来“血肉模糊”,而人物的手上似乎“沾满鲜血”。
俄罗斯的秘密被掩盖《最后的晚餐》,PavelGrishin,,Erarta当代艺术博物馆
PavelGrishin是来自俄罗斯的新兴当代艺术家,他同时熟悉古典训练,在各地的艺术机构中得到支持,以具有挑战性的方式表达他的艺术才华。
在俄罗斯,人们把这个圣经事件称为“秘密的夜晚。”PavelGrishin真的把整个场景隐藏在布料下面。观者不能确定布料下面是什么样的角色,也无法确知表面上有什么东西。这引导人们进一步思索:“最后的晚餐”确实发生在人类历史上吗?我们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表明耶稣基督是一个真实的人。回答“是”或“否”,却成为“信徒”和“非信徒”之间的界限。
基督的形体、基督的制度、福音书的印刷……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媒介。人们在不了解其性质的情况下使用它们:说话,写作,印刷,复制。每种媒介都会改变信息。意义隐藏在转译的面纱之下——失真是永恒的,沟通是不可能的。
-END-
大艺术家GREATARTIST
张晓刚
喻红
王广义
杨福东
隋建国
叶洲
丁乙
向京
陈文令
刘建华
叶永青
赵刚
保罗·麦卡锡
理查德·迪肯
荒木经惟
宫岛达男
隈研吾
蜷川实花
村松亮太郎
徐震
朱金石
WolfgangTillmans
徐龙森
赵半狄
波尔坦斯基
ARTPower
乔志兵
王津元
王薇
薛梅
唐昕
曹丹
魏蔚
吴清友
程昕东
徐宁
艺术先锋
陈冠希
KAWS
谢南星
何翔宇
仝天庆
曹雨
蒲英玮
林科
致颖
谭天
梁远苇
张楚
钟汉良
阿马利娅·乌尔曼
马伯骞
创想家
陈少琪
肖恩·沃尔特
陈瑞华
范勇
张延
黎蓉
陈碧舸
Larry’sList
巴比肯艺术中心·NicholasKenyon
大师与杰作MASTER
爱德华·蒙克
德加
善恶难辨的蛇
我们的爱
金酒
维纳斯
与骷髅共舞的少女
色情宙斯
庞贝古城壁画的性爱教学
莫娣·刘易斯
全球艺术现场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ART01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明天雕塑奖
东八时区双城记
艺术沙龙
田霏宇×刘小东
张晓刚×曾焱
汪建伟×朱文
蔡国强×让·努维尔
耿乐×高鹏
米原康正×陆扬
▼点击阅读原文探索更多故事
温蹦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dxdm/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