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温哥华一般指温哥华(加拿大主要港市)
温哥华(Vancouver),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是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该市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温哥华坐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核心地带,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城市。按人口来算,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年,温哥华市区人口已达63.2万。
温哥华拥有高度发达的电影制片业,是北美洲继洛杉矶和纽约之后的第三大制片中心,素有“北方好莱坞”之称。温哥华也曾与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联合举办过年的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
中文名称
温哥华
外文名称
Vancouver
别名
北方好莱坞
行政区类别
市
所属地区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下辖地区
温哥华市、西温哥华市
政府驻地
温哥华内环中心区
电话区号
、
邮政区码
V5K—V6Z
地理位置
加拿大西海岸
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
63.2万(年)
方言
英语,法语
气候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著名景点
斯坦利公园,伊丽莎白女王公园,狮门大桥
机场
温哥华国际机场
火车站
温哥华市立火车站
车牌代码
VC
市长
罗品信
铁路
加拿大维亚铁路
地区生产总值
亿美元(年)
著名学府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西蒙菲莎大学
历史沿革编辑
早期发展原住民族
据考古学界的发现,原住民族在至年前已于温哥华一带出没,并于现史丹利公园、福溪、基斯兰奴、格雷岬和菲沙河口等地设有村落。
温哥华在年隶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会,在当时,有人发现了温哥华的金矿,所以引发了菲沙河谷淘金潮,超过名淘金人士抵达低陆平原补给并准备前往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陆,却没有进入现温哥华市的范围。现市界以内首个欧洲人聚落待年才于现马宝区一带出现。布勒内湾对岸的穆迪围(今北温哥华市)于年出现一个锯木工场,标志着温哥华一带伐木业的开始。后来现布洛顿角一带出现了另一个锯木场,但因该带急湍的水流不利运作而于年迁至现歌雅街的尽头,改称喜士定木厂,并成为日后温哥华发展的核心地点。杰克·戴顿于年在喜士定木厂附近建立一间酒吧,现称煤气镇的聚落亦围绕着酒吧逐渐成型。
温哥华(5张)
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政府于年在煤气镇进行勘查并划出一个名为格兰维尔的镇址;名称来自时任英国殖民地大臣固兰湖伯爵。凭着其深水海港的地理优势,格兰维尔镇址从多个地点中脱颖而出,被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选为其铁路总站所在。温哥华于年4月6日正式设市,名称来自乔治·温哥华,当时的南界仅及现第16街。同年6月13日发生温哥华大火,整座城市被摧毁。温哥华消防局其后正式成立,重建工作亦迅即展开。温哥华于年约有名居民,到年上升至2万人,到年再上升至10万人。
近代历史温哥华市政中心
年,英国人乔治·温哥华海军上校的探险船为找寻西北通路航海到巴拉德湾一带。年起欧洲移民在海湾沿岸定居,建立了名为格兰维尔的锯木厂小镇。
年时,绰号“Gassy”的杰克·丹顿来到此地,他在盖士镇的华特尔街,即现址的盖士镇,盖了一个木造的沙龙酒吧供四面八方来的拓荒者憩息,这就是温哥华第一家饭店的起源。在城市西迁后盖士镇的经济便开始走下坡。
在年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通车后,温哥华正式设市,并公推杰克·丹顿为第一任市长。杰克·丹顿与他的幕僚决定为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将此城市命名为温哥华。人们为了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故将该市以温哥华来命名。之后,港口和城市便逐渐兴起,成为“通向东方的大门”。
年~年间,人口由1.3万增至10万。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有了通向欧洲和巴西的航运捷径,促进了港市的繁荣。[3]
美丽的温哥华夜景
行政区划编辑
温哥华下设10个区和5个镇,
温哥华(3张)
它们分别是西温哥华区、北温哥华区、温哥华西区、温哥华东区、穆迪港区、本拿比区、高贵林区、比特港区、枫树岭区、新威斯敏斯特区、列治文镇、三角洲镇、兰里镇、索里镇和白石镇。
温哥华市政府驻在温哥华东区。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境域温哥华坐落在布勒内湾和福溪之间的半岛西部,面积平方千米,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9°13′,西经°06分。温哥华包括市中心、西端区和史丹利公园三个区域。福溪以南和以东的地区则可依安大略街分成温西和温东。此外,市政府亦将市内范围划分成23个社区。南面濒临菲莎河北支流,北面则濒临布勒内湾和英吉利湾,温哥华背靠海岸山脉,面向乔治亚海峡。
地形地貌温哥华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势平坦,东部有绵延的落基山脉,西
温哥华
面直接楔入太平洋,无论从北面的山里下来跨越海湾进入温哥华市,或者从南面的平原越过弗雷泽河到温哥华市区,都需要借助多座大桥,跨过海湾或河流,进入市中心。
气候温哥华全年气候温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一般在摄氏20℃左右,冬季气温在0℃以上。温哥华一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为6℃,七月为22℃,年降雨量比托菲诺少一半。冬季很少下雪,但仍有较多的降雨量,为温哥华带来“加拿大雨都”之称。11月份温哥华的气温在一般保持在3℃—9℃之间,温润而舒适。
春季 在这个沿岸城市,春天的气息来得很早。二月或三月,便可以看到番红花及黄水仙花的花苗处处盛放。
夏季 温哥华的夏季气候和暖舒适,六月至八月的日间温度一般在20℃左右。
秋季 沿岸地区秋季气候温和,夏令天气往往会延续至十月份。进入十一月,早上的空气转凉,亦会开始落叶。
冬季 温哥华冬季天气潮湿,但气候仍然温和。白雪覆盖的景象并不多见,山上的滑雪场除外。由十一月至二月,温度平均为0℃至5℃。[4]
水文温哥华地处北美大陆西海岸中部,河流的蒸发量比较小,但流量却比较大;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沿岸有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纬度较高,有结冰期;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初冬和初春有凌汛现象。[5]
自然资源编辑
植物资源温哥华森林面积达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的36
温哥华
%。森林资源的商业开采大约有年的历史,农业和城市开发用地大约只占温哥华林地面积的2%,其余98%仍被林木覆盖。温哥华年均木材采伐量为平方千米,不到成材林的1%,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0.33%。
动物资源温哥华境内有灰熊、柯莫德熊、麋鹿、驼鹿、驯鹿、山羊、土拨鼠、海狸、麝鼠、土狼、貂、美洲狮、鱼鹰、苍鹭、天鹅、潜鸟、老鹰、猫头鹰、乌鸦、丑鸭、鸭子、知更鸟、松雀、山雀、椋鸟、蠼螋、鼠妇、松鼠、天牛、长春藤和老鼠等陆地生物。海洋生物有鲑鱼、鳟鱼、左口鱼、虹鳟、海豹、水獭、逆戟鲸、灰鲸、鼠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和小须鲸等。
人口民族编辑
温哥华市徽标
根据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温哥华市区共有63.2万人。[2]
开埠初期,英格兰裔、苏格兰裔和爱尔兰裔的居民曾经占市内人口的多数,而英裔社群的文化和特征于某些地区仍然非常明显,尤以南固兰湖和克里斯戴尔为甚。然而,随着温哥华逐渐发展成太平洋沿岸的贸易中心,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也相继移居此地,令温哥华的族裔结构渐趋多样化。 《中英联合声明》于年签署后触发了从香港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潮,而作为加拿大亚太门户的温哥华亦接收了大批香港移民,为该市的种族结构带来重大变化。连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移民,温哥华成为华裔人口最集中的北美城市之一,而温哥华华埠也是北美除旧金山以外最大的唐人街。亚裔移民的抵步亦延续了温哥华作为移民热门目的地的角色。市内其他主要亚裔族群包括南亚裔、越南裔、菲律宾裔、印尼裔、韩国裔、柬埔寨裔和日本裔等。此外,市内的拉丁美裔人口亦不断增长,当中主要来自秘鲁、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和墨西哥等国家。[6]
政治编辑
法章温哥华与其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市区不同,是由一条特别的省例《温哥华法章》所辖。这例于年通过,取替了《温哥华管辖法,》,赋予市政府更大及更多的权力,有别于其他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市镇法》给予的权力。
政府温哥华由一个10人组成的市议会管辖,任期3年。温哥华并没有像北美其他城市一样划分城市选区,市议员也因此由全体温哥华市民直选选出。
温哥华不同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其他城市,根据温哥华宪章,年通过的立法取代了年的“温哥华城市法”,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市法”规定的其他社区相比,赋予了这个城市更多和不同的权力。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政府一直由中间偏右的非党派协会主导,尽管在年之前有一些重大的中左翼事件。在年,NPA破坏了毒品政策问题,进步选民联盟在降低危害的平台上取得胜利。随后,北美唯一一个合法的安全注射地点为该市大量的静脉注射海洛因使用者开放。
温哥华由十一位温哥华市议员,九位董事会和七位委员会成员组成,他们都任期三年。对于温哥华而言,所有的市政选举都是在一个大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历史上看,在各级政府中,温哥华比较富裕的西部沿着保守或自由主义的路线投票,而东部城市则沿左翼路线投票。年省级选举和年联邦选举的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两极分化,但在温哥华出现了一些政治共识。例如保护城市公园的重点是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而不是高速公路系统,减少非法吸毒的方法,以及对社区发展的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gjqh/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