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经济学
超市购物的小心机
当你逛超市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商品的摆放位置有什么讲究?不仅是啤酒+奶粉可以提升销量,超市货架的优化方法已不断升级。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超市如今已经开始逐渐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时代。这里可是有满满的套路啊!
现在让我们在文字间逛一回超市,细查超市购物中的小心机。首先,我们走进超市,在入口处,你已经跌入超市为您精心设计的“圈套”中啦,此时我们发现顾客的步调开始变缓,皆因入口处的装修色调偏冷,让人不觉放慢步速,开始仔细选购商品。接着,视线移到货架上,平均身高的水平视距摆着高利润的商品,儿童水平视距上摆放着零食和甜品。
然后,走到超市的最深处,我们发现了生活日常用品。鸡蛋,牛奶等商品可以吸引你逛完整间店。舒缓的音乐和明亮的灯光会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最后,在排队结账时,不要去碰手边的那几样产品,那是全场利润最高的存在。
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我们无法在购物时了解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值。
理性人假设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完全理性的购物也是不存在的。
商家们在不断利用顾客的不理性,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站在卖方的立场破解心理暗示,衡量生产成本,考虑附加成本和锚定心理,以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
1.附加成本:我们在买东西时,支付的不光是东西本身的生产成本,还有包括广告,人工,地租等等在内的价格,而我们希望获得的是物品本身的价值。就如同去药店买药,如果两种药品是同样的价格,而店员推荐其中一种,那么它的质量会比较差,否则无利可图。我们无法知道每样物品的生产成本,但我们可以猜出它的附加成本,而附加成本过高的商品往往不太划算。。
2.锚定心理:对于货物本身的价值,消费者往往不得而知。当年珍珠王萨尔瓦多开发出黑珍珠的时候,并没有多少顾客,因为没人知道它值多少钱。于是他们把黑珍珠放在第五大道耀眼的橱窗里,在所有提及它的广告里放上钻石和红宝石。自然,黑珍珠从此新晋成为名贵的珠宝。当我们不知道物品的成本时,在两个功能相似却价格不同的物品中,我们自然会选择便宜的。
3.消费者剩余:当我们在选购过程中产生犹豫时,可以考虑我们愿意为这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种商品的实际市场价额之间的差额,差额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多,这件商品也越值得我们购买。
每个商场其实都是一个猎场,作为曾经的猎物,我希望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大家可以破除超市中的小心机,向猎者转变。
供稿
雅茹
排版
周雪晨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gjxz/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