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才还是疯子”的话题里走过年的达利,在年5月11日迎来了他又一个诞辰。时至今日,大师已逝;一如往昔,他的作品无价,他的盛名不朽。
天才与疯子只一线之隔。而在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í)的世界,疯狂与天赋似乎没有界限。人们喜欢达利,膜拜达利,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理解他。他被誉为超现实主义大师,却又最终被超现实主义驱逐出境。达利的诡异奇幻、黑暗梦魇、意识与潜意识间的穿梭连接着他的作品和人生,让人惧怕又着迷。仿佛除了死亡,没有任何规则可以规训他。
年5月11日,达利出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北部的小城菲格拉斯(Figueres),父亲是一名中产阶级律师。在达利出生之前,他的母亲曾经诞下一个名叫萨尔瓦多·达利孩子。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在不到两岁的时候患病死去。之后,我们今天熟知的达利降生,由于他和之前夭折的哥哥十分相像,父母怀疑达利就是那个死去孩子的转世,便取了同样的名字。这对幼年的达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日后的很多作品都藏有这方面的暗示,而这也或多或少作为达利日后诡异古怪的行为的某种解释……从儿时开始,愉悦与痛苦对达利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他在童年时期曾毫无理由地袭击身边的伙伴,也从未为此感到内疚与后悔。
童年的Dalí
达利的爱情:病态的软弱和绝对的服从
谈到达利的爱情,加拉(Gala)是无法避开的人物。达利对她的终生迷恋,是他艺术创作生涯的重要动力。而达利不畏公序良俗,夺走好友保罗·艾吕雅(PaulEluard)的妻子也成为艺术圈热门的话题。
加拉与艾吕雅原来的家庭
加拉是达利的好朋友艾吕雅的妻子。艾吕雅是一位年轻的法国诗人,也是当年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在艾吕雅的笔下,妻子加拉生于俄罗斯,多情特别且富有魅力,无疑是女神的化身,艾吕雅曾为她写下《除了爱你我没有别的愿望》。但不巧的是,年在一次超现实主义的聚会上,达利对当时已然是艾吕雅妻子的加拉也一见钟情,遇到加拉是达利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随后他对加拉展开了疯狂的求爱。达利曾说,是加拉治愈了他的疯狂,给了他和他的艺术第二次生命。五年后两人年结婚,而艾吕雅尽管悲痛不甘,但出于朋友之间的礼节,还是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达利曾经这样描述他的妻子:“我将妻子称为加拉、加鲁西卡、格拉第娃;也因为她椭圆的脸型和肤色而称她为奥利娃,还可以叫她奥利维塔,意思是橄榄,又从橄榄中引伸出更多的名字:奥利爱塔、奥瑞爱塔、布利贝塔、布利爱泰塔、苏利爱塔、苏利布布利塔、奥利布利布雷塔、西爱塔、利爱塔。我还叫她莱昂娜(LEONA,母狮),因为她发起脾气大声吼起来的样子,就象米高梅影业公司(MGM)招牌上的那只狮子。”从达利充满爱意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加拉在大师心目中的地位:她是他的缪斯、妻子、情人、知音、朋友、管家、主持和上司……
达利将自己偶像的名字(毕加索)写在加拉额头上。
达利与加拉的热恋时光
达利对加拉的爱恋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和生命。他们之间并不是传统的幸福婚姻,尽管加拉一生频繁出轨,发生婚外情,但达利还是无法离开她,一直到加拉逝世。达利曾经对加拉说,“我爱你胜过父母,金钱和毕加索。加拉,我之所以画画是为了你,这些画同时也是用你的血画成的。因此,从今以后,我决定在署名时将我们俩的名字连在一起,加拉-萨尔瓦多·达利。”达利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疯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加拉,甚至是一种病态的软弱和绝对的服从。他总是不断以绘画和创作来表明自己对加拉的疯狂崇拜和绝对忠贞。
达利以加拉为原型的创作
所有关于加拉的画作中最著名的两幅
年,加拉逝世。年迈的达利完全崩溃,他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恐惧,把自己独自关在家中,处在狂乱的边缘。加拉死后的第二年起,达利再也没有拿起画笔,艺术创作也完全停滞。人生的最后几年,达利过得异常艰辛,他好似在一瞬间就失去了爱人、艺术、精神信仰,而他身边的秘书助理明偷暗抢,吞噬了他的艺术财富。
年1月,达利离开人世,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他最惊世骇俗的梦境与诡异怪诞的幻想。
达利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的黑暗镜头
年,达利与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布努埃尔(LuisBu?uel)合作,拍摄了电影《一条安达鲁狗(UnChienAndalou)》,据说这部影片的灵感来自他们两人的梦境。表现人混乱无张的梦境和难以言喻的潜意识世界,这也可能是人类电影史上最黑暗的镜头。
忧郁的男青年在月光下抽烟磨剃刀,等待年轻女孩的出现。剃刀抚弄女孩的面庞,接着割开了她的眼球,而乌云则划过了月亮。失明。这一段场景,在电影放映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都依然是很多人心中永远的梦魇,不安惊恐甚至掺杂着恶心。
这部影片立刻成为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虽然它的诡异不羁难以被观众接受,这股潮流也很快被时代遗忘,但是它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达利与布努埃尔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两个疯狂的艺术奇才,因一部惊世电影达到了最意想不到的完美合作。梦幻诡异,还有让观众对恐惧与本能的抗拒和非惊悚所达到的不寒而栗。
达利的画作:潜意识和梦境的隐喻
二十年代末期,达利与巴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频繁交往,又接受了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意象著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为从潜意识中产生意象,达里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批判法”的方式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这种方法帮助他画出两种本没有联系的事物间的无理性关系,同时还可以描述出他潜意识里的画面。很多时候,达利会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面,手持汤勺,将盘子放在桌上。当他睡着之际,勺子就会掉到盘子里,被声响唤醒的达利会立刻将自己刚刚梦到的超现实场景记录下来。而其他时候,他也会保持倒立的姿势,直到自己快晕厥过去,以此保持了一种半清醒状态。
达利代表作《记忆的永恒(LaPersistenciadelaMemoria)》,
《圣安东尼奥的诱惑(LaTentacióndeSanAntonio)》,
《睡意(ElSue?o)》,
《围绕石榴飞舞的蜜蜂所造成的梦(Sue?oCausadoporelVuelodeunaAbejaAlrededordeunaGranadaunSegundoantesdeDespertar)》,
梦境和幻想是达利创作的重要源泉,在他笔触下呈现的梦境,萦绕着荒诞诡异、不合情理的氛围。这当然不是美梦,更像梦魇一般黑暗、古怪和扭曲。而他的个性怪异偏执、充满妄想而又妄自尊大也赋予了他的作品又一层魔力。达利的画作、他的文章,他的外表,他的言谈,甚至是他的胡子都浸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先锋的气质。
达利之家:爱与艺术之巢
达利自己珍藏的最得意的作品全部都集中在家乡菲格拉斯剧院博物馆(TeatroMuseodeFigueres)、易家特港(Portlligat)的达利之家(CasaDalí)和普波(Púbol)的城堡中。这三处地点俗称“达利三角”(TriángulodeDalí),每个地点本身就是一件庞大的达利巨作。而这三个达利圣地中,易加特港的达利之家可以说是最可爱有趣。
达利之家的里里外外,从房屋的建筑设计到每一件小摆设,都是达利充满创意的心血之作。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富有想象的,可以说达利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都留在了家乡和这个小渔村中的爱巢里。
达利之家入口处出了名的北极熊
镶在玻璃上的纸雕
达利工作的画室,有许多关于加拉画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客厅一角
卧室的摆设
达利之家的外景同样充满设计感。
露台上有一个小教堂,堂内对外开放的时候会播放达利夫妇的生活记录片,走近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台散了架的钢琴,和采光极好的天窗。
出口处是一个穿马靴的人在说“再见(Adiós)”。
想要进一步了解西班牙,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rkzz/1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