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萍,辽宁本溪人,曾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年,其版画作品《回娘家》入选中国美术馆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年其版画作品编入《中国美术全集》,年起,开始以生命的温暖为题材油画创作,多幅作品在美、法、德、日、瑞、墨西哥等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国内美术馆及艺术机构举办个展,并被收藏家和艺术机构收藏,现居大连。
展历:
中国第一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现代木版画群展》中国美术馆
《当代版画展》中国美术馆。
《香港中国艺术大展》。在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巡回展出。
《中日版画藏书票》展
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
版画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全集》
年至今以生命对生命的温暖为题材进行油画创作。
纪晓萍艺术展上海
纪晓萍艺术展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百人展北京
《现代艺术展》福州
《纪晓萍艺术展》上海
画家群落女性艺术展》北京
中国〈女性艺术展〉北京
《诗意的行走》大连
《“蝶梦”纪晓萍个展》北京
《NewChinaShow”当代艺术展》美国
《纪晓萍艺术展》日本
《纪晓萍艺术展》上海
《女性艺术展》厦门
《女性艺术展》北京
《生命对生命的温暖.纪晓萍个展》大连
《生命对生命的温暖.纪晓萍个展》台湾香港
年出版《纪晓萍画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为画集题字
《听春雨.纪晓萍艺术展》厦门
《生命对生命的温暖.纪晓萍艺术展》上海
《禅是一只花.纪晓萍艺术展》北京798
《生命对生命的温暖》纪晓萍艺术展广州
《生命对生命的温暖》纪晓萍艺术展上海
《生命的温暖》纪晓萍油画展瑞士
《生命的温暖》纪晓萍油画展北京
《晓萍的绿野仙踪》艺术展北京
《行走的方式》---纪晓萍画展北京
《五月。温柔的对抗》纪晓萍绘画作品展大连
《四季—给女画家的情笺》北京
《纪晓萍艺术作品展》--温暖时光厦门
清新的画面,简约的布局,温平时的线条,柔美的造型,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着神话意味的画面,柔和的色彩以及均匀的色块使画面更加象和平时代人们舒适生活的美好画卷,没有任何细微粗糙的笔触表达了对宁静空间自有境界的肯定与赞美,让人们的视觉跳过现实生活直接进入一种虚幻的理想王国,也让人们在欣赏绘画时获得的快感美感比亲身生存的真实空间来得更加惬意强烈,纪晓萍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展示其不凡的艺术才华,“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要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纪晓萍的快乐。”纪晓萍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苍穹,如花草,动物,天翼的翅膀,飘逸的仙子,自然的孕育与生机,她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实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和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在表达上不期然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苗凤池
平静温暖,是种“不穿铠甲”的力量
Asura
女人和女人间的友情,有几多种。互相照顾担待是一种,带着伙伴的亲密;互相懂得的是另一种,你在我眼中是直截了当的明白;纪晓萍和张越就是后一种,彼此间更像大女人的精神交流。一个每年大部分时间在东北画画,一个在电视台主持女性节目,相遇一次不易。找个酒吧聊天儿,聊的也是爱情、婚姻、情感这些大话题。张越对她最特别的印象,是这个女人不急。不急于开拓市场,不急于让人知道她,有一搭没一搭的,那点热情都在画画上了。而提到那些作品时,张用了一个准确的词儿,她的画带着一股子“母劲儿”。今天我们来走近这个淡然、慵懒的女画家,看看究竟。
在纪晓萍和张越的那次偶遇上,她们之间的对话很有趣。张越问,这两年在干嘛?她说,画画儿。张越问,画呢?她说,没带来。张越问,有画册或照片吗?她说,没带来。答案让人一笑。如果你觉得她太脱俗不在意,也不是如此。博客里分明记录着她的新作品,更新地很快,画地勤奋。那些画里有女人、孩子、动物、树、果实,一切都饱满柔和,散发着女性气息……只是对这个黑发素衣的女人,热爱与不爱的界限太明显。在绘画的一片天地里,一呆就是一整日也不厌烦;对怎么“卖掉”“炒热”这些画,她兴致寥寥。她是个沉静的人,画是沉静的画。在人们不顾一切去拥抱更多时,她退回自己的一角,跟热闹无关。作品中的静谧、安宁,大抵就是她的心境。有人将纪晓萍的作品,比作童话世界,因为它们纯净无暇。神情淡然的女性,温情脉脉的、低垂着双眼的马;植物的叶片轻薄剔透;温顺的天鹅、幼稚的雏鸟……它们共同将你带入一个精神的世界,安抚受惊的心绪。但尽管描绘的是单纯的事物,画面具有治愈性,甚至偶有想象的色彩,我们仍不能简单的归为“童话”。因为它并不幼稚。画家采用的并非女孩画的清丽色彩,而是一种大温情。这里没有捏住嗓子的稚嫩,是一种经历世事后的豁达和成熟。可以说,纪晓萍画布上的动物、植物,都藏在一种爱之后,让人感到生命跳动的脉搏。它们被关怀,被在意。这种情感是奢侈的,虽然它无法带来利益的交换,确是久违的温暖。而作品中还有一种浓郁的特质---“善”。这种无形且难以被定义的美德,虽然柔软,但是一种无所畏惧下的平和。画布中的角色安静地生长,隐去了明显的快乐和悲伤;虽然艺术家并没有强调女性的意味,却时刻流露着宽容,柔和与一种韧劲儿。风格的一致、稳定,也许昭示着在这个年龄,女性已经获得的丰盈和云淡风轻。纪晓萍说,“我只会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喜欢的事:绘画”。这种纯粹与笃定,让这些作品柔中含刚,添了分量。从作品题材来看,纪晓萍并非无中生有的“造物”,而是本分地从生活细节入手。这是女性艺术家明显的特点。她们善于利用敏锐的观察,去发现平凡之物的美好。于是画面里出现了充满母性的女人,偷偷探头的婴儿,温顺的动物……令人感到奇妙的,是这些日常所见在她笔下产生了“非现实”的观感。首先是背景的处理。这些画作缺乏具体的发生环境、时间线索,亦没有明确的故事性……显得人物突兀地出现于此,无法让观者产生更多理性判断。这种甚少现实标记的描绘,从另一个角度看,反映了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它本就没有时间的界限。其次,是作品的视觉“戏法”。由于画面中阴影部分缺失,让人产生了一种脱离现实的错觉;而前景与背景笼罩在统一的暖色调之下,减小了对比,形成了自然地糅合。不论画中的人物、植物、动物都圆润饱满,整体传递了温柔纯净,又成熟的气息。这种感觉,大概就是张越多次提到的“母劲儿”。在《生命的温暖》系列里,纪晓萍画出了四十岁女人的充盈淡然。这是一种经历后回归单纯的选择。不禁让我想起张越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她”喜欢看男女友好分手,喜欢看女人懂得惦记别人,哪怕是和自己无关的人“。今日看这句话,也许能理解她们二人的惺惺相惜是来自一个词:善意。在一个凭理性取胜的社会里,这种人性的温情显得另类;可它也像水一样柔,化解了人们的防备。纪晓萍的作品里的真与善,无邪与放松,正是另一种容纳生活的态度。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rkzz/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