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时代,为什么人却越来越无知?
知识大迁移
作者:[美]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Poundstone)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庐文化
出版时间:年5月
在知识搜索即得的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学这么多知识吗?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还是精通一门专业对人生发展更有利?知识付费产品满天飞的当下,什么知识才是值得学的?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本书中解答了这些问题,...
这本书不仅仅宣布了大众无知的真相,它还指出了拓宽视野的必要性,并告诉人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当今的媒体,以保持对各路信息的洞察力,而避免陷入“达克效应”的陷阱。——E&T
作者简介:威廉·庞德斯通: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已出版《剪刀石头布》《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无价》等14部畅销书,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哈佛商业评论》《纽约时报》《哈珀斯》《时尚先生》等世界知名杂志长期撰稿人;《今日秀》《大卫·莱特曼深夜秀》《CBS早间新闻》等世界知名电视、电台节目的常客;也是ABC电视台两档黄金节目作家兼联合制片人。
书籍摘录:前言知识,究竟去了哪里?
即使众星云集,肯尼斯·布拉纳(KennethBranagh)的高投资古装巨制《哈姆雷特》票房还是砸了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海滩一场行业聚会上,众多电影行业从业者纷纷对这部作品吹毛求疵。
“也许,”有人开玩笑说,“是编剧的问题。”
“谁写的?”一家制片公司的高管问。
说话人接道:“是莎士比亚。”
这位高管仍然不明白。“威廉·莎士比亚!”说话人再次解释。不是哪个还活着的编剧,而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英语剧作家——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就死了!
那位高管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学院,她当然知道莎士比亚是谁。她只是不知道《哈姆雷特》这部电影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住在洛杉矶,这类故事可不少见。电影行业一直是口大熔炉,博学者有之,无知者亦有之。
再来看看年的惊悚片《隔壁的男孩》吧,主演是珍妮弗·洛佩兹。有一幕戏是这样的:英俊的邻居把荷马的《伊利亚特》初版送给了洛佩兹。“这一定花了好大一笔钱吧!”洛佩兹想要拒绝。
邻居说:“车库二手货摊上买的,只要一块钱。”
《伊利亚特》成书于印刷术发明前约年。“初版”书这一幕,让互联网上比较有文化的那一半人惊呆了。Twitter上有人评论说:
●改天我非得给你看看我的初版《律法书》,是有一天在垃圾箱里找到的。
●可他们不会给你看时光机,以及他们是怎么把荷马按在椅子上让他写完这本书的。
●简直胡扯!西方文明就这样被扭曲了。
有人要这部电影的编剧芭芭拉·库里对此事做出评论,库里说:“我的剧本里可没写过初版的《伊利亚特》。”
电影《隔壁的男孩》海报,来自:豆瓣公允地说,藏书家们的确会说“初版”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年,它们以希腊语的形式在佛罗伦萨被印制成书。这样的一册书,苏富比最近的拍卖价是2.5万英镑,的确是“好大一笔钱”。可它绝对不是电影里的那本书,电影里那本不仅是英文的,而且还有古朴的烫金内页。网上的批评者指出:对任何有文化的人来说,偶然间听到荷马的《伊利亚特》初版,一定会大吃一惊。在车库二手货摊上买到《蒂凡尼的早餐》《无尽的玩笑》,或者任何现代小说的初版,都挺容易,可买到《伊利亚特》初版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出现这种情节,要么是本片的制作人相信去看《隔壁的男孩》的观众,没有一个会觉察出此事过分诡异,要么就是他们自己觉得这事完全正常。讽刺的是,洛佩兹在电影里扮演的角色可是个英语老师。
年的动画片《兰戈》讲的是一只变色龙当上了一个老旧的西部边陲小镇的治安警长的故事,镇上的居民都是可爱的、计算机生成的动物。导演戈尔·维宾斯基阐述了自己是怎么想出这一基本设定的:“我们讨论了各种设想,比方说……一个住着沙漠动物的西部世界怎么样?这就定下了基调。然后,必须要有个经典场面里的局外人。既然我们的故事背景是沙漠,那么设计个水生动物怎么样?既然是水生动物,那变色龙怎么样?”
哇哦,棒极了。就是它了,变色龙!呃……只可惜,变色龙不是水生动物。它们是居住在非洲森林、草原或沙漠的蜥蜴。沙漠里的变色龙,跟在陆地上蹦跶的鱼可不是一回事。
维宾斯基是一位成功的导演,拍摄过全球热卖的《加勒比海盗》系列影片,但他显然不知道变色龙不是水生动物这一点。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活动中,都没人针对他的话提出反对意见:“嗯,局外人的点子很棒,但戈尔,变色龙不是水生动物呀……”
这有什么重要的?这只是部动画片啊。变色龙还不会说话呢,但兰戈会。可这个比喻只能到此为止。在电影里看到动物说话很好玩,因为人人都知道动物不会说话。可把变色龙说成是水生动物,就是单纯的愚蠢,它背离了现实,而且没有艺术或娱乐价值。维宾斯基差不多是电影这一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的顶级人物了。他犯的错误不仅仅说明他个人的知识不够丰富,更说明他根植于一种不关心事实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好莱坞的——而是当代美国的。
第一部分信息爆炸时代,为什么人却越来越无知?(节选)理性无知
公众对这些报告的常规反应是既惊讶,又逗趣。年轻人或普通公民懂得这么少,实在太可怕了——对吧?有必要问一问,我们怎么知道这叫真可怕,以及它是不是真的可怕。
无知可以是理性的。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安东尼·唐斯(AnthonyDowns)提出了这一说法。他的意思是,很多时候,为获取知识多付出的努力,超出了获取知识所得到的优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zrzy/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