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刘建华在新西兰的首次个展“转换”将于2月20日在位于首都惠灵顿的道斯美术馆(TheDowseArtMuseum)开幕。展览以刘建华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日常·易碎”和“方”展现了艺术家以“瓷”为媒介的创作实践,以及对于当代社会的持续思考。
“他用这种最古老的材料去反思当下社会的变化速度。”此次展览的策展人EmmaBugden在评论刘建华作品时说。他同时注意到了“瓷”这一独特材料既坚硬又纤弱易碎的两面性,而这种阳刚与阴柔的共存也体现在了刘建华的创作中。
作品“日常·易碎”由大量以青白瓷翻制的日常物品组成,这些物品既容易辨认,又令人感到陌生。物品的日常性使它带有了私人生活的记忆和情感线索,而青白瓷的特殊颜色和质感又将这种线索带离现实,形成虚幻乃至抽象的观感。
刘建华新西兰个展“转换”将展出作品“日常·易碎”
刘建华新西兰个展“转换”布展现场
这件作品在诞生之后的15年中不断地深化,并在世界各地的展览中呈现出新的意义。它们在全球化消费工业时代背景下失去了原本的差别性,同时也带给观者相同的触动与困惑。
刘建华新西兰个展“转换”展览现场
而占据另一展厅的作品“方”则更为抽象而纯粹,散发金色光泽的滴状物在黑暗的空间里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
刘建华作品“方”在新西兰道斯美术馆展出
金色是富贵典雅的象征,同时与权力并存,在当今现实中更多的是一种欲望的体现。冰冷的钢板与瓷制的金液这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均需要经过“火”的淬炼,当流动中的金色液体置放在深灰色的钢板上时,它们之间的对抗性及依赖性即在极致的形式感中得到了体现。
刘建华新西兰个展“转换”布展现场
刘建华新西兰个展“转换”将展出作品“方”
这一繁一简的两组作品共同构成了艺术家独特的世界观,引导观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此次个展将持续向公众展出至年7月10日。刘建华将于2月20日下午2点在美术馆举行面向公众的座谈会,与策展人及学者一起探讨其对于当代艺术的创作思考。
刘建华将在道斯美术馆个展开幕日举行座谈会
刘建华:一位艺术家的局限与自由
撰文/慕亦
始于陶瓷,以综合材料享誉艺术界,艺术家刘建华一直试图利用自己的敏感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新的界定。
出生在江西吉安的刘建华似乎注定与陶瓷有不解之缘。无论是12岁离家求学,去的是景德镇学习陶瓷工艺,还是在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名的雕塑和装置艺术家后,他所依赖的最主要媒介依然是陶瓷。
陶瓷经过刘建华的手,变成了易碎的榔头、抽象的墨滴、气质硬朗的现代化城市建筑、日常用品,甚至是材质柔韧而脆弱、具有东方古典意蕴的窗棂、枯骨、苇叶、纸、落叶。这些与陶瓷本身形象形成巨大反差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对陶瓷产生出一种陌生感,进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dxdm/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