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巴黎住了LeMeurice,这大概是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在巴黎住过最长久的一家酒店吧,且是按月来算,他间或以此为家。
1
我第一次看到萨尔瓦多·达利的真迹也是在巴黎,那是接近十年前的巴黎,在蓬皮杜。过去那么多年,我依然喜欢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哀悼的是时间
在各种荒诞,超现实主义的梦境表达中,《记忆的永恒》始终萦绕着一个“达利式”的主题:不可知的神秘主义,忧伤的焦虑情结,由此带来的对于时间和记忆的哀悼,在达利天马行空的绘画肌理间,我看到了达利式的犹疑,恐惧,对于死亡的抗拒,以及他的梦境对于现实的不断打扰。
《记忆的永恒》创作于年,24.1×33厘米大,它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表现画家追忆童年时代的某些幻觉。艺术史家的论述认为:中间那个柔软的头产生于冥想。在克雷乌斯角,达利曾经看见过一块岩礁,它的形状非常像这个头。关于这幅画描摹的对象,达利说:“除了柔软、奢侈、孤独、偏执狂的吹毛求疵,空间与时间的康姆伯特干酪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这幅画的精髓肯定是这块如融化的蜡一般的时钟。事实上,柔软的钟表也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他自己也十分喜爱表现“软表”这一题材,仿佛表示出达利对“时间”这个主题的狂热。对于时间的制约性,以及时间到底存不存在永恒性和记忆性,达利特别感兴趣。这种常常被他描绘成软绵绵的甚至可以流动的钟,显示出他对自己所痛恨的事物的冷酷无情,他曾说:“机械从来就是我个人的仇敌;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如此憎恨时间的流逝,达利开诚布公,公布了人类普遍的内心恐惧。
2
达利的恐惧,让我觉得伟大艺术家内心脆弱得像一个小孩,这份脆弱在由罗伯特·帕丁森(RobertPattinson)扮演的一部达利的电影《少许灰烬》(LittleAshes,)中,被RobertPattinson展现得淋漓尽致。《少许灰烬》展现了西班牙三位后现代大师——萨尔瓦多·达利,诗人加西亚·洛尔迦(哈维尔·贝尔特兰JavierBeltrán饰)以及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马修·麦克诺提MatthewMcNulty饰)的一段年轻岁月。
我更欣赏诗人洛尔迦和布努艾尔,这两个角色,他们是新时代的跃动灵魂,而达利在电影中顶多是一个陪衬,如果没有洛尔迦和布努艾尔,他不会被带领走入新思潮社团,也不会最后被布努艾尔带到巴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电影《少许灰烬》中的“洛尔迦”和“达利”
RobertPattinson在这部戏中,展现了一个演员该有的禀赋,让他在当年可以摆脱“吸血鬼”的形象。在电影中,RobertPattinson把达利的狂放不羁展露无遗,有时候是那么羞涩般稚嫩和有一点点的不到位,但我觉得正是这种不到位,反而才是一种达利式的反讽,达利从来就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大师,他的生活和思想永远脱节。
RobertPattinson扮演的达利,也许过美
《少许灰烬》还展现了一段洛尔迦与达利渐生的情愫戏码,后来被艺术评论家津津乐道的达利的“同志”情结就来自于年轻时代,他和洛尔迦的那段没有结果的“初恋”。
走上了反法西斯斗争之路的洛尔迦更让人热爱,他真诚果敢,以及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打动人心。相比之下,达利仿佛是一个懦弱的艺术家,他展现艺术上的天赋,表达梦境中的焦虑,也是现实中犹疑不决的艺术体现。
在银幕上,不断被扮演的达利
3
巴黎,LeMeurice酒店的达利餐厅
摄影:PierreMonetta
电影总归是电影,有虚构和夸大的成分,当我走入当年达利住过的巴黎LeMeurice酒店,在一楼的“达利餐厅”驻足,我才明白达利的那些梦境与现实的撕扯,以及他对于时间与爱情的恐惧其实来自于他内心崇尚的自由。在一长串入住LeMeurice酒店的名人名单中,达利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位,他的乖张和迥异的态度,因为巴黎,而得以绽放。艺术的巴黎是自由的。
酒店大堂一侧,垂吊的镜子,
墙上一幅凡尔赛宫廷油画摄影:张朴
我在年深秋初冬再度抵达巴黎,而法国设计师PhilippeStarck则在年完成了他第二次设计和改造巴黎最具贵族气质的酒店:HotelLeMeurice的工程。我踏入这家拥有超过两个世纪历史的贵族酒店,大堂休息区域那些带有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时刻让我想起达利,checkin柜台天顶上的妖冶图案,以及被故意用于装点的垂吊镜子,还有沙发上忽然冒出的颇有现代“巴洛克”风格的图案,都在提醒你,HotelLeMeurice的华丽蜕变没有远离其绚丽和“超现实主义”的文化背景以及永葆巴黎绝对上流社会“居所”的盛名。
酒店大堂checkin区域,抬头的抽象画作,
是设计师PhilippeStarck的手笔
摄影:张朴
PhilippeStarck两次承担LeMeurice的改造任务
图片由酒店提供
HotelLeMeurice,经历了四次重大重装和改造,PhilippeStarck就在年和年两次承担酒店的装修和改造任务,夸张逗趣带有PhilippeStarck一贯幽默感的文化装饰符号被布置在酒店的大堂,以及著名的“达利餐厅”中。一块由PhilippeStarck的女儿:AraStarck设计的巨大画布被悬挂在天顶中,这块画布与同样出自AraStarck手笔的餐厅地毯呼应,水平和垂直概念的交错运用,使得“达利餐厅”的“达利”精神在新时代再度被演绎了一次。
达利餐厅金色的帷幔,巨大画布悬挂在餐厅顶部
摄影:PierreMonetta
达利餐厅摄影:PierreMonetta
画布闪现的金色帷幔与达利餐厅中的华贵浪漫交相辉映,画布边缘类似于达利风格的字体故意提醒你,迷宫一般的餐厅,这将是最为“超现实主义”的一次就餐体验。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维度上,达利的癫狂和无法穷尽的乖张逗趣其实和PhilippeStarck的美学风格有点类似:两者都以线条,引人注目的变形图案,夸大的物件而显得异曲同工。拥有米其林厨师AlainDucasse督导的Meurice两家餐厅:达利餐厅、TheFine-diningRestaurantleMeurice,都让看似超现实的浪漫梦想变成了现实,毫无疑问,从声色到味觉,HotelLeMeurice都是享乐者的奢华乐园。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份享乐奢靡感觉,安抚了当年达利脆弱的灵魂。我思忖,他选择来LeMeurice避世。
TheFine-diningRestaurantleMeurice餐厅的设计灵感来自凡尔赛宫
摄影:PierreMonetta
米其林厨师AlainDucasse(中)督导了Meurice的两家餐厅:
达利餐厅、TheFine-diningRestaurantleMeurice
摄影:PierreMonetta
在TheFine-diningRestaurantleMeurice餐厅用午餐或者晚餐,放佛浸润于法国王室的宫廷乐章,曲调一路高昂,实际上这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建筑和装饰灵感正是来自凡尔赛宫的“SalondelaPaix”(和平沙龙),宏大华贵,精细自恋,叫人欲罢不能,从17世界王室奢靡生活方式中借来装饰灵感,吊诡水晶灯与金碧辉煌的天顶,以及宫廷绘画,毫无保留地呈现了法国文化的一份骄傲自满以及浪漫专注。这份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的骄纵华丽,真是打动每一个慕名而来的住客。
米其林厨师AlainDucasse为住客和
食客带来的法式创新fine-dining菜式
摄影:PierreMonetta有着皇宫贵族血统,PhilippeStarck又为餐厅带来现代装饰品
摄影:PierreMonetta
在酒店一楼以路易十六皇宫风格著称的房间以及布局中,宽敞和高挑的房间,古典主义的门把,望向酒店对面杜乐丽花园(JardindesTuileries)的窗户,水晶吊顶,白灰大理石装饰的浴室,分明是在告诉住客一个冒险的信号:小心遁入法国王室般的奢靡醉梦中,一边纵欲享乐,一边只能恋恋不舍。
酒店一楼以路易十六皇宫风格著称的房间,
也是我这次入住的房间
摄影:张朴
酒店不同的楼层在保留了王室贵族的尊贵感的同时也营造和呈现无与伦比的“巴黎生活方式”,比如酒店四、五楼凸显“花”的主题,六楼的房间则以“巴黎公寓”为主要风格,有一些房间的天顶被艺术家手绘出巴黎的天空,非常讨巧。HotelLeMeurice被鲜花与美食,香槟和巴洛克,以及洛可可风格完美嫁接。站在酒店七楼的BelleEtoileRoyalSuite有度的露台,举目的巴黎盛景,几个世纪好像就没有变过,旺多姆广场(PlaceVend?me)依然闪耀着拿破仑时代的荣光,熠熠生辉,心生荡漾。
隐藏在房间墙壁里的电视屏幕,让古老房间生出现代感
摄影:张朴
来自英国的华丽备品Penhaligon闪耀着奢侈和文化意味
摄影:张朴
在关于HotelLeMeurice的所有传闻中,最有趣的就是画家达利曾把这家酒店当家来住,他超现实主义和莽撞的行为,早已是酒店的巨大谈资。比如他曾经要求酒店在他入住的时候为他准备好一群羊,再用空心子弹射杀羊群;或者要求一匹马被放在酒店的房间里;甚至让酒店员工去对面的杜乐丽花园为他捕捉苍蝇;他会在圣诞节时,把自己的签名当成小费送给酒店员工。当然,这些传闻听起来就是非常巴黎的轶事:巴黎以这样充满了无限艺术幻想力接纳了所有的“美丽怪人”,巴黎才是巴黎,她无法比拟的包容,宏大,她的艺术之光照亮了每一个来此寻求灵光的人。
夜晚回到房间,酒店送上由米其林厨师AlainDucasse主理的香槟和巧克力
摄影:张朴我坐在如今的HotelLeMeurice中,这家自年开始在巴黎最中心的Rivoli大道书写传奇的酒店还回响着CocoChanel的时装沙龙靓影;巴黎上流社会的浪荡和倜傥;当毕加索和他的乌克兰妻子OlgaKoklova在这里举办他们的婚礼晚宴,巴黎接纳了这位才华横溢的现代画家。柴可夫斯基来巴黎举办音乐会,也下榻在此,就算是霸气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到访巴黎,也以此为家。HotelLeMeurice被英国作家称为巴黎的“伦敦之城”,皆因HotelLeMeurice拥有英国传统,再骄傲的巴黎,HotelLeMeurice的员工都以纯正的英语为世界宾客服务。我在入住的那一刻,无时无刻不想到狄更斯的《双城记》:伦敦和巴黎,两座伟大的城,围绕在HotelLeMeurice的文学艺术荣光中,再次互相映照。
在酒店大堂,达利餐厅旁的Bar,
闪耀着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气氛
摄影:PierreMonetta
如今的HotelLeMeurice是时髦的,PhilippeStarck的手笔在我看来,是锦上添花,不信的话,就请到达利餐厅旁的Bar试试,有古老持重的服务存在,有不变的经典酒品奉上,但点亮HotelLeMeurice古老过去的尽然是那株银色抽象的树枝雕塑——好一个现代风华的贵族夜晚!坐在身旁的达利一定在偷笑我吧……
Bar,吧台上的一株抽象植物雕塑,吸引我
摄影:张朴
本推文图片,除署名外,其余来自网络
让我们共享好时光
张朴好时光
张朴好时光:je_suis_zhangpu
一个综合文化分享平台
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旅行,酒店,风格,城市,艺术
关于“好时光”的主人
张朴,作家,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体学硕士,曾在BBC实习工作。出版文集《孤独要趁好时光:我的欧洲私旅行》《香港的前后时光》(内地与港台版)《仿佛,一场告别》。
酒店荣光,时髦靓影:
可可·香奈儿为什么情迷巴黎丽兹
意味深长的靓影,都在流光溢彩外
枕着一厢文化美梦,体验非凡待客之道
巴黎香格里拉大酒店:东方怡情plus法式典雅
巴厘岛奢华酒店
找回海岛的快乐与浪漫
柏林米赫尔伯格酒店:走路去全宇宙最酷的夜店
广州柏悦酒店:云上的日子,可有轻曼身姿
广州文华东方酒店:要颠倒众生,但亦典雅处之
张朴如果喜欢的话,打赏我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gjxz/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