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杯小组赛,瑞士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连扳两球,最终以2比1的比分逆转战胜了同组的塞尔维亚队。然而比比赛本身更引人注目的是两名瑞士球员的行为:在先后为瑞士打进进球后,扎卡与沙奇里均双手重叠,手背张开,做出了一个代表“阿尔巴尼亚之鹰”的手势。这一手势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他们也因此遭到了外界舆论的批评。
为何扎卡与沙奇里会在进球后做出“阿尔巴尼亚之鹰”的手势?这是因为两人的父母都是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而阿尔巴尼亚与塞尔维亚之间长期存在政治甚至是军事冲突,双方都曾对对方民众做出过迫害甚至是屠杀等暴行,两族人之间的血海深仇几乎不可能得到化解。
在科索沃地区宣布独立之后,扎卡与沙奇里都曾希望加入科索沃国家队效力,不过最终未能成行。因此,两人选择在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中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沙奇里甚至在自己的右脚球鞋上印上了科索沃国旗,以表达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支持。
俄罗斯世界杯上的这一幕反映了一个事实:虽然人们总是在呼吁不要让足球带上政治色彩,但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依然不可避免地会与政治扯上关系。前有二战之后德国人为振奋国民使用兴奋剂创造“伯尔尼奇迹”,后有英阿马岛战争期间马拉多纳用“上帝之手”回敬英格兰队,许多经典足球场景的背后其实都有政治的影子。而有些时候,足球甚至能成为一场战场与革命的直接导火索,比如下面这些例子:
克罗地亚战争:一场球赛激化了两个民族的对立
无论在国力还是体育实力上,前南斯拉夫都曾是欧洲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然而自始至终,前南斯拉夫的内部都充满了矛盾,这其中又以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的矛盾为主。作为前南第一大民族,塞尔维亚人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在国内拥有主体地位,这引起了克罗地亚人的不满。而最终引爆这一矛盾的,竟然是一场普通的足球比赛。
年5月13日,萨格勒布迪纳摩在主场迎战来访的贝尔格莱德红星,狂热的双方球迷在场内发生了冲突。糟糕的是,闻讯赶来的南斯拉夫警察在处理上有些偏向客场球迷,这让主场的克罗地亚球迷甚至是球员都非常不满。在他们看来,警察是掌握主要政治地位的塞族人的象征,于是愤怒的人群开始攻击警察。最终数名警察受伤,包括主队球员博班在内的多人也遭到逮捕。
客观来说,警察并不能代表塞尔维亚人,但这并不影响有心人借此事煽动舆论。自此之后,克罗地亚开始着手进行独立准备,并在一年后正式宣布独立。不久之后,塞尔维亚军队与克罗地亚军队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惨烈内战。
足球战争:球场外的暴动最终导致了一场战争
年6月14日,墨西哥世界杯北美洲的一场预选赛在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之间进行。这场比赛关乎通往世界杯的最后一张门票,在此之前双方各胜一场,于是他们需要在墨西哥的中立场地用一场附加赛决出胜负。最终萨尔瓦多以3比2的比分惊险淘汰洪都拉斯,而在场外,双方的支持者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因为领土争端问题,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两国关系本就不睦,于是这次球迷之间的冲突很快就上升到了国家层面。7月14日,双方各自出动空军对对方的机场进行轰炸;之后两国更是派出上万人展开地面交火。虽然这场战争在7月18日即被调停,但在这场因足球引发的战争中,双方均付出了接近条生命的惨重代价。
乌拉圭去军政府化:足球带领人民走向了民主
年,乌拉圭国内发生军事政变,军队取代了文人政府控制了整个国家。在上台之后,军政府大量引入外资,导致不少本土企业破产;与此同时,军政府还大力打压持不同政见的各界人士,以至于乌拉圭国内每50人当中就有1人遭到军政府的监禁。军政府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乌拉圭民众的不满,而他们最终依靠足球团结到了一起,迎来了乌拉圭的民主。
年11月4日,乌拉圭国家队力压巴西夺得当年的美洲杯冠军,兴奋的球迷们走上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街头热烈庆祝。很快地,对足球的激情点燃了他们内心的火焰,一部分球迷自发地开始游行示威,抗议军政府近十年来的独裁行为。乌拉圭军警立刻出动,试图用催泪弹驱散聚集的人群,然而无所畏惧的球迷们不仅没有离开,反而一度冲到了总统府的门前。
虽然这次冲突以余人被捕而收场,但乌拉圭民众也向军政府展现出了自己坚定的民意。最终,军政府于一年后提前举行总统大选,乌拉圭也重新回归民主。而让乌拉圭人团结起来对抗军政府的,正是那振奋人心的足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lyjd/1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