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萨尔瓦多·达利和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尔跨界合作。表现的是人的梦境和潜意识。
故事分两段,第一段开头,一个忧郁的男青年(路易斯·布努埃尔饰)坐在月光下,磨着剃刀,他抽着烟,等着年轻女孩出现。男青年拿着剃刀抚弄年轻女孩的脸,用剃刀割开了她的眼球,同时乌云划过了月亮。
第二段的时间设定在8年之后,马路上出现了一个骑着自行车穿着类似女装斗篷的男青年,他晕倒在一个女人的楼下,女人下楼来拿走了他手中的盒子,男人再也没有醒来。回到屋内后女人坐着沉思,另一个男人来敲门,手心布满了蚂蚁,当男人和女人在研究蚂蚁的时候,楼下一个穿着男装的女人正在拨弄一支断手,引起了路人的围观。随后女人的乳房、南瓜、修道士、钢琴、衣衫褴褛的男女纷纷出现在画面中,富有象征意义的梦境被一一展现。
达利今天是萨尔瓦多·达利(一年)的诞辰,达利是20世纪西班牙的伟大画家之一,和毕加索、米罗齐名。达利多彩多姿的一生和他的深奥超现实绘画一样,惊人视听,动人耳目。同时他也是20世纪最富于变化的画家。我们无法以常识理解他的绘画,他描绘奇妙景象,呈现超现实的世界。达利的行动和言论更是出人意表的奇想天外。但是,也有评论家认为达利的矫饰怪诞的言行,其实是对俗世的尖锐批判与讽刺,更是对充满危机的现世敲响警钟。
达利在年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以来,给予艺术世界极大影响。他的创作理念,是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偏执狂的批判方法发展而来的。青年时期的达利狂热于“非合理性的征服”,战后的达利则透过宗教与原子物理学的触发,在构思主力求接近“越合理性”的世界。达利在绘画之外,还写了许多文学著作,如《偏执狂的批判革制》、《米勒晚钟的悲剧》、《我的秘密生活》、《一个天才的日记》等,它们成为了解达利、研究达利的基本资料。他的著作都是以加泰隆尼亚方言或法文写出,具有极端主义的感觉。
弗洛伊德曾说:“达利是个狂热的人,是个极端主义者,不论是他对卡拉的爱情、他的政治立场、他的艺术看法、他对历史的诠释,至少在外在宣言中,它们都是夸大的;但是它们也成为了解达利的一种凭藉。”
因为我是天才,所以我没有死亡的权利。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我同人类的唯一区别,在于我是疯子。我将致力于我自己的全面淫荡,在这个尘世,对于这方面我还不能集中注意力。如果这个世界要死亡,甚至是今天下午,我会高兴地赞同。但如果只要一个人还幸存,毫无疑问,就是达利。我将是最后一个人。年轻时的一天下午,我打碎了第五大街上的一扇窗户――我这么做是为了保持我的个性。我的生命中,曾经有过悲剧性的错误,但是我一直在错误中仍保持不虚伪的本色,虽然其中掺杂着戏谑人生的意味,不过这并非表示不真诚。毕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毕加索是天才,我也是。毕加索举世闻名,我也是。我饱受万物的影响,但却无物能改变我。我6岁想当厨娘,7岁想当拿破仑。从此,我的野心与日俱增。我的名字“萨尔瓦多”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在那危险技术肆虐和令我们难以忍受的庸才泛滥的时代,我负有将艺术从虚无中拯救出来的使命……:
《是,一个艺术家的狂想》
作者:达利
译者:周怡芳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编文章,欢迎转发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dxdm/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