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尔瓦多 >> 国家象征 >> 正文 >> 正文

影上书房

来源:萨尔瓦多 时间:2021/5/30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3.html

本文版权归影上书房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彼得·比尔德作品集

PeterBeard

彼得·比尔德

PeterBeard

《PeterBeard.ArtEdition》

《彼得·比尔德作品集艺术收藏版》

出版社:Taschen德国塔森出版社

本书编号:/

作者签名:有

原版照片:1张

照片尺寸:50.8x40.6cm

页数:

画册尺寸:34.5*50cm

语言:英语

出版时间:年

价格:美元

作者简介

彼得·比尔德(PeterBeard)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童年时期的他生活在奥兰治县的塔克西多帕克,在那里,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捕捉青蛙和其他的小动物上。彼得·比尔德的祖母给了他一台相机,从12岁起,拍照成了他为了保存自己美好记忆而制作的日记的一种延伸。17岁那年,他踏上了一次改变人生轨迹的夏季旅行。与探险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的孙子——昆廷·凯因斯(QuentinKeynes)一起前往非洲拍摄一部关于珍惜野生动物的纪录片(最初主要拍摄祖鲁兰的黑犀牛和白犀牛)。接着他们又一起前往莫桑比克的戈龙戈萨国家公园,最终这趟旅行结束于马达加斯加。

彼得·比尔德最初作为预科生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在看过萨克·迪内森(KarenBlixen)的《走出非洲》后,他就一直梦想能过上那样的自由生活。当彼得·比尔德在研究人口增长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数据关联时,他才发现这一切可能会毁了这美好的世界,而人类,才是最可怕的灾难。在此之后,他将自己的兴趣点转向了艺术史,并开始研究文森特·斯库利,约瑟夫·亚伯斯,理查德·林德纳的作品。最后一年,彼得·比尔德跟随内心的呼唤,再次来到非洲,用从肯尼亚寄出的日记本来代替学校的论文而完成学业。

年,彼得·比尔德来到哥本哈根,与萨克·迪内森结识。回到肯尼亚之后,在总统的帮助下,他得到特许可以在当地建一座自己的房子,非常靠近恩贡丘陵。年,他在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工作时,为画册《最后的游戏》拍摄和记录了当地人类与土地、动物争夺自然资源的状况。彼得·比尔德在第二版的《最后的游戏》中,记录了一场种族灭绝的过程——国家公园内的大象和犀牛大量死于饥饿,生存压力,和由此导致的疾病。在此期间,超过3万头大象和5千头黑犀牛死亡,这一数量比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总量还要多。

彼得·比尔德的第一场个展于年在纽约的国际摄影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举办,这场展览展出了他大量的摄影、绘画作品,还有一些被烧毁的日记、标本、非洲艺术品和书籍。6年彼得·比尔德回顾展在巴黎举办。

彼得·比尔德与安迪·沃霍尔,弗朗西斯·贝肯,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泰瑞·索恩,理查德·林德纳,萨尔瓦多·达利等人都是亲密的朋友,也进行过许多合作。目前,他继续在纽约和肯尼亚两地生活、工作。

本书前言

摄影师,收藏家,作家,彼得·比尔德把自己的生活完全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他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亲手制作的插图日记,可以算是艺术生涯的启蒙,也引导着他将艺术创作作为终生职业,并在国际艺术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彼得·比尔德热爱一切自然历史和野生动物,这也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在这卷大型的画册中,彼得·比尔德的拼贴作品都保持着真实的尺寸,如同在观看实物一般,有些尺寸巨大的则设计为折叠页。几百件小幅的作品则填满了页面上的空隙,这些小幅作品被放大到足以看清细节的尺寸。从彼得·比尔德细心书写的手稿,老法师画在石头和骨头上的符号,甚至是一些微小的动物,都被拼贴到画面上。

注:此画册共出版2版包含不同原作的版本,每个版本限量本。另有不包含原作的收藏版本。

▲馆藏版签名页

▲馆藏版银盐原作只大象

内页欣赏

(以上配图由影上书房翻拍自:

PeterBeard,(),PeterBeard,K?ln,Taschen)

编译:王珠琳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sicongg.com/gjxz/7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